大家好,关于附子汤的正确配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什么
1、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2克);干姜一两半(9克);甘草二两,炙(6克)。
2、方剂出处:四逆汤,出自汉·汉仲景《伤寒论》。
3、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水煎服。
4、方解: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又称阳虚寒厥证。阳衰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恶寒蜷卧、四肢厥冷,而冷过肘膝;阳虚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
5、方中附子生用,大辛大热,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尤善温肾阳,为回阳祛寒要药,为君药。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祛寒,为臣药。二者一守一走,气味雄厚,使温阳之力更为宏大,故前人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6、附、姜配伍,重在温补肾阳以补先天。炙甘草甘缓和中,既能缓和姜附燥烈峻猛之性,使其无伤阴之弊,且与干姜配伍,重在温补脾阳以补后天,为佐使。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四逆自温,故名“四逆汤”。
7、现代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中水肿伴心衰、缓慢性心律失常、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老年高血压病、混合型高脂血症、单纯佳晕厥、缺血性脑卒中等证属阳虚寒盛的病症。
二、附子理中汤标准配方
附子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有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等,具有温经补脾、祛寒化湿、止痛的作用。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寒邪、湿邪内侵机体后导致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等症状。
1、附子:主要用于炮制附子,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能起到补体阳气、疏通体内水液流动、驱寒邪的作用;
2、白术:白术:性味甘苦,温,具有健脾胃、化湿气的功效;
3、茯苓:茯苓性味甘淡,平,可利尿,具有祛湿作用;
4、芍药:芍药性味苦酸、微寒,有缓急止痛、滋润筋脉的作用,并可中和附子燥热;
5、人参:人参有温补阳气的作用,有温补脾阳、祛寒湿之效。
另外,建议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医生会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然后根据病情辨证加减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附子汤服用一段时间后,病情没有好转,或者出现其他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三、附子汤用法
1、附子汤的 *** *** 如下:将甘草1两(炙微赤,切碎)、附子半两(炮裂后去掉皮脐)、干姜1两(炮制后切碎)以及赤芍药1两研磨成粉末。每服用3钱,加入1大盏的水,再加入5片生姜,一同煎煮至剩余7分水量,然后去除渣滓,趁温热分三次服用,不受时间限制。
2、另一种附子汤的配方包括:炮制的附子1两半、炮制的干姜1两半、炙甘草1两半、防风1两半、独活1两半、石膏1两(碎)、白茯苓1两(去黑皮)、白术1两、川芎1两、柴胡1两(去苗)、酒浸过的当归1两(切后烘焙)、人参1两、杏仁20枚(去皮尖,炒研)、细辛1两(去苗叶)。将这些药材锉成麻豆大小。每服用5钱匕,用1盏半的水和酒混合煎煮,煮至1盏,去渣后温热服用,一日三次。若身体虚弱,仅需用水煎煮即可。
3、附子汤指以附子为主药的中药汤剂,主治功效与附子用量及配药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异(剂量有别,主治各异)。附子汤有加味附子汤、人参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
四、桂枝附子汤标准配方
1、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道非常特别的汤品,那就是桂枝附子汤。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在饮食健康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桂枝附子汤的标准配方和它对我们健康的好处吧!
2、在中国古代医学中,桂枝附子汤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寒邪伤寒等疾病。它的标准配方包括桂枝、附子、生姜、大枣和甘草。这些天然植物材料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具有温补暖宫功效的汤品。
3、桂枝附子汤对于女性的健康非常重要。它可以温暖女性的子宫,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期不适症状。尤其对于经期痛经和经血过多的女性,喝上一碗桂枝附子汤,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平稳月经血量。让我们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生理状况,使之更加健康。
4、桂枝附子汤还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桂枝和附子这两种中药材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具有抗菌和抗炎的功效。适量饮用这道汤品,能够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少感冒和其他常见病的发生。多喝一些桂枝附子汤,你将会发现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少了很多病痛的困扰。
5、桂枝附子汤还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会因此导致失眠和焦虑。这时候,桂枝附子汤就派上了用场。它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放松心情,帮助你安稳入睡。每天晚上喝上一杯桂枝附子汤,你将享受到一个美好的夜晚,醒来时感到精神焕发。
6、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饮食健康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桂枝附子汤是一道既美味又有益健康的汤品,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群饮用。特别是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儿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我们要强调的是,饮食健康是多方面的,单凭一道汤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7、所以,亲爱的读者们,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饮食方式,都要保持平衡,多样化。合理饮食搭配和科学膳食结构才是健康的关键。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合理膳食,做一个饮食健康的编辑,活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饮食愉快!
8、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桂枝附子汤标准配方,看完后大家了解了吗?欢迎大家来一起探讨,如果有帮助,记得关注小编哦。
五、附子汤是什么
1、药用附子汤有很多种,都为温补类药物。附子汤【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茴香(炒.一分)茯苓(一分)山药(一分)甘草(炙.三分)干姜(炮.三分)【功能与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用法与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2、附子汤【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组成】附子(炮,去皮、脐)桂心各15克细辛(去苗)防风(去叉)人参干姜(炮)各18克【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3、附子汤【来源】《伤寒论》。【组成】附子15克(炮)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芍药9克【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功用】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主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方论】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
4、附子汤【组成】附子1枚(重7钱,炮,去皮脐)。【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孙用和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主治】霍乱,大泻不止。【用法】上为末。每服4钱,水2盏,加盐半钱,煎取1盏,温服,立止。
5、附子汤【组成】附子(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苗)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萆薢1两,菖蒲1两,天麻1两,官桂1两,当归1两,黄耆半两,细辛(去苗)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酒浸)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来源】《宣明论》卷一。【主治】肾脏风寒湿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用法】上为末。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6、附子汤【组成】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来源】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四○。【主治】伤寒大热,汗出热不去,腹内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用法】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7、附子汤【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石膏(碎)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芎�6�71两,柴胡(去苗)1两,当归(酒浸,切,焙)1两,人参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20枚,细辛(去苗叶)1两。【来源】《圣济总录》卷七。【主治】风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5钱匕,水、酒共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人羸弱者,只用水煎服。
8、以上这些都是附子汤,因配伍不同而功效也有不同。附子有毒,一般大量服用会令人中毒死亡,而您所说的附子汤便是如此,其配伍中附子用量极大,会令人中毒死亡的。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六、附子理中汤标准配方是什么
1、附子理中汤由干姜、人参、炒白术、炙甘草、附子组成。
2、四逆汤由制附子、干姜和炙甘草三味中药组成,理中汤则是温中祛寒,补脾益气的良方,它由干姜、人参、炒白术、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附子理中汤实际上是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多了一味大辛大热的附子而已,附子被称为回阳之一要药。
3、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与肾相互依存,若脾胃阳虚日久,可致肾阳虚衰、温煦失职,除了腹泻外,还伴四肢冰凉、腹中冷痛等症状。
4、肾主一身之阳气,若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见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故附子理中丸不但能温运脾阳,补中益气,且利用附子温热善走,偏补下焦命门阳虚之全阳之气,驱走体内寒气,温补脾肾以止泻,恢复脾胃升阳降浊的功能。
5、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脾肾阳虚腹泻服附子理中丸
附子汤的正确配方和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什么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