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汤配方?活血通窍汤做法 - 生活 -

活血化瘀汤配方?活血通窍汤做法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活血化瘀汤配方,以及活血通窍汤做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急,求一活血化淤,祛风活络的中药配方~
  2. 活血通窍汤做法
  3. 求活血化瘀的中药配方

一、急,求一活血化淤,祛风活络的中药配方~

1、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一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2、常用药物: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3、方剂举例: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4、适应证: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5、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6、常用药物: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如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7、方剂举例: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8、适应证: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热痰的贝母、瓜蒌、瓦楞子、猫爪草、海藻、昆布以及行气消痰的莱菔子、薤白、橘红、陈皮等,配合应用,以增加疗效。

9、即用理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使血活淤化。气之为患,不外乎气滞、气虚、气逆三个方面。而四肢血管病症又以气滞、气虚多见。气为血帅,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以气机不畅,郁滞不行则血行为之涩,而致血淤,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缓慢而成淤。反之,血为气母,气赖血载,血淤既成又致气滞,在病理上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气血密切相关,决定了理气法在血管病症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又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所以舒肝行气在四肢血管病症的治疗中更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临床上具体应用时还须分辨行气和益气活血化淤二法的应用。

10、常用药物:疏肝行气性偏凉如柴胡、川楝子、郁金等,性偏温之佛手、青皮、枳壳等;以及性平之香附、香橼等。益气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

11、方剂举例:血府逐淤汤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

12、适应证:疏肝行气活血化淤适用于肝郁气滞血淤证,凡四肢血管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尤宜于病情随情志 *** 而变化,或患者忧郁不安者,益气活血化淤适用于气虚血淤证,主要现象为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病久体倦、纳差、气短、心悸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症,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病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深静脉炎的后期,同时必须注意,行气太过易耗气,温燥之品能伤阴,临床应用宜慎重。

13、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是“热者寒之”之义。“夫脉者,血之府也”,所以热邪侵入脉络多及血分;又有热之甚即为毒,热邪灼津伤阴,虚热内生。“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阻滞脉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见,具体应用清热活血化淤法时,首先应分清虚实,和在气在血。从而推演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养阴清热活血化淤三法。

14、常用药物:清热凉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参、大青叶等;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养阴清热如生地、玄参、天花粉、白芍、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热凉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热解毒之红藤、虎杖、败酱草、金荞麦、落得打等。

15、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合清营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加减。

16、适应证: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运用于血热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皮肤发红,灼热,淤斑色红或紫,舌红绛,脉数等,常见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炎,复发性丹毒,红斑性肢痛症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运用于热毒淤滞症,主要表现如上述(除舌脉外),还可伴溃疡,苔黄厚,脉弦滑而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坏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时。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适用于阴虚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且病程较长,局部发热恶凉恶热,或伴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后期,从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来看,清热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实热与虚热难分,热邪与热毒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三法常相合而用,但又必须辨清主次轻重,相应而用。

17、即用补血滋阴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增加血液使其充盈脉道,血活淤化。血液在脉道中流行,血量充沛则脉道充盈;血液虚少,阴津不足则脉道萎闭,继而成淤。所以应补血滋阴,增液盈脉,活血化淤。

18、常用药物:补血滋阴药如生熟地、阿胶、首乌、枸杞子、龙眼肉等,活血兼补血者如鸡血藤、当归等。

19、适应证:血虚血淤症,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多为久病体弱、头晕、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爪色淡、心悸、舌淡、脉细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早期或后期。

20、即用平肝潜阳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使阳潜血和,络通血活,而得到淤化之目的。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脉络壅塞,可致血淤。故应平肝潜阳,解除壅阻,以化血淤。

21、常用药物:钩藤、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鳖甲、刺蒺藜、天麻、石决明等。活血化淤如性偏凉润之丹参、牡丹皮、玄参、赤芍、牛膝、郁金、凌霄花等。

22、适应证:阳亢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为头胀痛、眩晕、眼花、耳鸣、情绪易激动,并见腰痿足软,脉弦紧等。常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型)及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伴脑动脉硬化者。

二、活血通窍汤做法

养生之家导读: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人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那么通窍活血汤的作用与功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下。

【来源】《医林改错·上卷·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症目》。

【组成配方】赤芍一钱(3g)川芎二钱(6g)桃仁三钱,研泥(9g)红花三钱(9g)老葱三根,切碎红枣七个,去核麝香五厘,绢包(0.15g)黄酒半斤(250ml)。

【用法】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人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大人一连三晚,吃三付,隔一日再吃三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一付。两三岁小儿,三晚吃一付。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活血化瘀汤配方?活血通窍汤做法-第1张图片-

【主治适应症】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暴发火眼(眼疼白珠红),糟鼻子,耳聋年久,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脸如打伤血印,色紫成片,或满脸皆紫),青记脸如墨,牙疳,出气臭,妇女干劳(经血三四月不见,或五六月不见,咳嗽急喘,饮食减少,四肢无力,午后发烧,至晚尤甚),男子劳病,交节病作,小儿疳证。

君:麝香——辛香走窜,通窍开闭,活络.散瘀,能引诸药透达十二经,使全身气血畅通,瘀血无安身之所。

臣:桃仁、红花——两药相伍,活血散瘀,配麝香驱散周身瘀滞。

老葱、鲜姜、红枣——宣通阳气,调和营卫,并通过葱姜辛散之力促使活血诸药向上、向外走窜分布,使之与病情、病位更加相符。

使:黄酒——辛温通阳。以之煎煮诸药,可使酒性浸入药中,激发和增强活血通经之品的功效。

本方活血通经之力颇大,用于瘀血病位偏上、偏表者尤为适宜。

方中赤芍、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葱、姜通阳,麝香开

窍,黄酒通络,佐以大枣缓和芳香辛窜药物之性。其中麝香味辛性温,功专开窍通闭,解毒活血,因而用为主要药;与姜、葱、黄酒配伍更能通络开窍,通利气血运行的道路,从而使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更能发挥其活血通络的作用。(李庚韶《医林改错评注》)。

妇女干血劳或小儿疳证,腹大青筋暴露,都因瘀血内停,经络的营养和卫气的运行受其影响,因而产生肌肉消瘦,午后潮热等症。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正气无由恢复,必须活血化瘀,推陈致新,使瘀去新生,诸症才能逐步好转。本方用活血通窍之品治疗劳症,深得此法。方中麝香为君,芳香走窜,通行十二经,开通诸窍,和血通络;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为臣,活血消瘀,推陈致新;姜、枣为佐,调和营卫,通利血脉;老葱为使,通阳人络。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窍之功。(冉小峰《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1.中风(脑梗死)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赤芍15g,桃仁15g,川芎10g,红花10g,麝香0.1g,黄酒50g,葱白3根,生姜3片,大枣3枚)加减,肢体疼痛、麻木者加地龙15g,桑枝20g,鸡血藤20g;头晕头痛、面红口苦者加天麻15g,钩藤15g;头晕目眩、喉中痰鸣者加胆南星12g,竹茹15g;气滞者加香附12g,郁金15g;气虚者加黄芪60g,太子参20g。15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脑梗死56例,基本痊愈18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2.86%。[臧莉,臧涛.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56例.光明中医.2011,26(1):75-77]。

2.中风(脑出血)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脑出血后48小时即应用通窍活血汤(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各12g,当归、牛膝各10g,麝香1g)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服。治疗1个月后,30例中痊愈25例,显效3例,有效2例。[宋文俊,时冬丽,翟国军,等.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出血30例.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3):49-51]。

3.蛛网膜下腔出血以通窍活血汤加味(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9g,大枣6g,生姜9g,麝香0.1g,三七15g),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显效2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90%。[赵俊香,梁永超,崔允东,等.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内蒙

三、求活血化瘀的中药配方

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都很经典啊。或者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加减也可以。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方。组成:当归、生地各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赤芍药各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红四物汤就是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活血化瘀汤配方和活血通窍汤做法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通窍 活血化瘀 活血 配方 做法

上一篇海鲜菜谱大全100道?海鲜菜谱大全带图片和做法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