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鼓虾怎么养和鼓虾的介绍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鼓虾的概述
1、鼓虾别名嘎巴虾、卡搭虾、枪虾、乐队虾、狗虾、夹板虾、嘎嘣虾、共生虾。鼓虾体长一般为35—55毫米。体背面棕色或缘褐色。额角尖细而长,约伸至第1额角柄第1节末端。额角后脊不明显。大螯长,长为宽的4倍。掌长为指长的2倍左右,掌部内外缘在可动指基部后方各有1个极深的缺刻,外缘的背腹面各具1枚短刺。小螯细长,长度等于或大于大螯,掌部外缘近可动指基部处背腹面也各具1枚刺。尾节背面无纵沟,但具两对较强的活动刺。栖息于泥沙质之浅海区。我国沿海均产。
2、大连人喜欢吃腌制后的嘎巴虾,将新鲜的嘎巴虾清洗干净,放入葱、蒜、花椒、大料、盐、味精、酱油、糖、醋、姜等佐料,并且再放上少许白酒,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放入少许干辣椒。
二、虾菇怎么打氧气
虾蛄,全世界约有400种,大部份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底栖性。被抓时腹部会射出无色液体,所以又被称为攋尿虾。
虾蛄可以采用冰箱冷冻和水养两种 *** 保存。冰箱冷冻保存是取一只空的矿泉水瓶子洗干净,将买虾蛄整只放入,灌满凉水,拧紧瓶盖,放入冰箱冷藏即可;水养是取一只橡胶袋,将皮皮虾放入,再放适量水,然后用氧气充满袋子,最后将袋口扎紧即可,这样能够保存2-3天。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 *** ,用虾箱或者虾袋加个电泵,再将皮皮虾放置其中就可以了,这种 *** 保存不会很理想,皮皮虾会在水中游动,消耗很多体力,会大大降低其活动能力。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 ,取一只胶盒,在里面垫上湿毛巾(湿纸巾),把皮皮虾放进去,上面再铺一层湿毛巾(湿纸巾),放入冰箱中冷藏。注意不能直接把胶盒放冰箱里,否则虾会被冻死,一定要放湿毛巾(湿纸巾),保证湿度。
这种 *** 比较少见,同样是先准备一个胶盒,加上一些手揪及通风口,再铺上一层一至二寸的幼沙,幼沙更好采用海滩上的海沙,这种环境最接近虾的生活环境,通常能够保存2-3天,冬天时可以养4-5天甚至是一个星期。
三、鼓虾是什么虾
虾类是最常见的甲壳动物之一,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十足目、游泳亚目下属动物的统称,全世界约有2000种,因栖息环境不同有海水虾和淡水虾两大类,下面来看一看鼓虾是什么虾吧!
一、物种分类
鼓虾是常见的虾类,因遇敌时开闭大鳌之指,发出的响声如小鼓而得名,别称嘎巴虾、枪虾、夹板虾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鼓虾科、鼓虾属甲壳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浅海中,我国沿海地区均产。
鼓虾体背面棕色或缘褐色,眼完全被头胸甲覆盖,额角尖细长,额角后脊不明显,之一对步足特别强大、钳状、左右不对称,掌长为指长的2倍,掌部内外缘在可动指基部后方各有1个极深的缺刻,外缘的背腹面各具1枚短刺,尾节背面无纵沟,但具两对较强的活动刺。
鼓虾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浅海中,少数种生活在寒温带,尤以印度洋-西太平洋最常见,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日本鼓虾、长指鼓虾等种是沿海渔业的捕捞对象,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环境:鼓虾多穴居或潜伏生活,几乎所有种类都生活在海底,少数种类生活在寡盐环境中,有些种类可生活在红树林、入海口和深海中。
2、共生:鼓虾营自由生活或共生生活,营共生生活种类常与海绵、刺胞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虾虎鱼、螠虫及其他甲壳动物等共生。
3、食性:鼓虾是杂食性甲壳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人工饲养可投喂红虫、水蚤、丝蚯蚓、配合饲料等。
四、虾姑的养法
虾姑以新鲜的杂鱼、杂虾等高蛋白性饵料为主。大个体饵料一般加工成1cm小段儿后进行投喂。水温在11-13℃时,每尾虾的日摄食量控制在体重的2%-4%,是维持虾姑越冬正常生存所需营养物质的更佳摄食率。每日投饵一次,天黑后亮灯投饵。投饵应控制在第二天稍有剩余。虾姑刚入池时每日换水一次,每日1-2个循环量。待虾姑体质恢复,死亡率降低后,隔日换水一次,每日1-2个循环量。越冬前期每日清池1次,后期隔日清池。清池一般伴随换水进行。清池时及时捞除死虾及残饵并将粪便及泥沙清理干净以防止疾病发生.虾姑正常越冬需要无污染的新鲜砂滤海水或较清的自然海水。正常海水盐度(30‰左右)对虾姑越冬成活率无明显影响,但低盐度不利于虾姑的摄食,进而影响其成活率。氨氮的含量不高于0.1×10E6。pH值一般控制在8左右。虾姑越冬期间采用鼓风机连续性充气。充气量一般不大,以每分钟供水体的0.3%的空气、水面微冒泡为宜,溶解氧量在6-8mg/L。在水质、饵料、增氧有保障的前提下,放养量一般控制在3-5kg/立方米。光照对于虾姑越冬成活率影响并不明显,因此越冬室没有必要用过多精力进行调光、遮光处理。但强光会引起池中藻类的大量繁殖而附生于虾姑体表,所以光线不能太强。晚上一般采用日光灯照明处理。随着越冬养殖面积的扩大,虾病的预防应引起重视。首先保证越冬池水质条件,加大水循环量,及时清扫池底、清除死虾、捞出残饵;其次保证饵料营养搭配及鲜度,定期在饵料中加入抗生素及维生素类药物,同时外用消毒药物也应定期泼洒。
五、鼓虾的介绍
1、鼓虾,一个独特的海洋生物群体,其显著特征在于它们的眼睛完全被头胸甲遮盖。它们的之一对步足尤为显著,尤其是那对强壮的钳状结构,左右并不对称,雄性的这一特征通常比雌性更为明显。鼓虾的外观极具辨识度,体表常常分布着醒目的花纹,如鲜明鼓虾,色彩斑斓,极其美丽。
2、在繁殖季节,鼓虾会选择在秋季,母虾会产出卵,这个阶段的特殊行为是,这些卵会被雌性抱在腹肢间进行精心的呵护,直到孵化期结束。当鼓虾面临威胁时,它们会采取一种独特的防御机制,通过快速开合大鳌的指节,发出类似小鼓敲击的响声,这种声音就是它们得名“鼓虾”的原因所在。
3、总的来说,鼓虾以其独特的外貌、强大的之一对步足以及在繁殖和防御中的独特行为,成为了海洋生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小黄鱼怎么区别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
1、一般休渔期野生黄鱼比较少,人工养殖黄鱼与野生黄鱼在外形和口感上相差很大。
2、从外观上看野生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野生黄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肉质排列也相对比较紧密,吃起来“有嚼头”,口味鲜美。
3、而人工养殖大黄鱼由于生活在网箱里比较悠闲,缺少锻炼,体形较肥,鱼肚较鼓胀,肤色暗黄或灰白,鱼唇颜色淡。
4、另外,野生大黄鱼的鳍一般干净而完整,鳍形较长,而且从海里捕捞上来时,由于气压减低引起鱼鳔爆破而毙命,不大有痛苦挣扎过程。
5、身上的鱼鳞、鱼鳍不会留下充血的痕迹。
6、那些鳍看上去有点红、有点破损,鳍形较短;鱼身上有红点、伤痕的,可以肯定是养殖的。
7、因为人工养殖大黄鱼一般被关在网箱里养,在狭小的空间里游动时容易撞伤。
8、目前有些深海养殖大黄鱼和野生的大黄鱼外表有些相似,但吃起来肉质有点松软,口味不如野生的纯正。
9、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又名小黄花鱼,脊椎动物,硬骨鱼纲,石首鱼科,又名: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也叫“黄花鱼”、“小黄花”。
10、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5-6行鳞,金黄色。
11、小黄鱼具有浮游底栖与游泳动物食性,对食物选择性小,主要摄食浮游动物、鱼虾等,其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鱼类主要为鰕虎鱼,虾类则有毛虾、糠虾、脊尾白虾和鼓虾等。
12、在黄海南部、东海北部海域,小黄鱼主要摄食游泳动物,但在不同的生活时期(越冬期、产卵期和索饵期)摄食强度不同,其中越冬期(1~3月)摄食强度最弱,产卵期(4~5月)居中,索饵期(6~12月)最为旺盛。
13、小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钙、磷、铁、钾、钠、镁、硒和维生素A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食用价值高,而且无论从中国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研究中,都发现小黄鱼还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
14、例如:鱼鳔具有润肺、健脾、补气血的功效;胆能清热解毒、平肝、降血脂;鱼磷可制药用胶;精巢用来提取鱼精蛋白、精氨酸;卵巢则可用于提取卵磷脂。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