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黄粑是哪里的特产的问题,以及和哪里的黄粑最出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四川泸州特产:泸州林黄粑
泸州林黄粑是四川泸州地区有百年历史的汉族传统名小吃,被泸州市 *** 评为“泸州名小吃”,它源于农村、城市家庭 *** 形成,是大众喜爱食品,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尤其采用本地得天地厚的中药材---羌活叶作原料,更具特色,常食用具有能清热润肺、滋阴补肾、解表散寒、开胃健脾、清肝明目、减肥去脂的功效。
泸州黄粑,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味甜糍和。其独到之处在于包料选择的是良姜叶,黄粑的香味正是来自良姜叶内所含的芳香油。
主要配料:优质糯米、大米、红糖或白糖、良姜叶。
1.先将一部分洗净的大米与糯米打制成混合的米浆
2.将剩下的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
3.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少量的红糖或白糖。
4.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大饭团了,并摔打成型。
5.用洗净晾干的良姜叶将成型的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二、黄粑是哪里的特产***哪里的黄粑最出名
1、黄粑作为一道备受青睐的汉族传统小吃,其最为人称道的产地当属四川泸州。作为当地的一大特色,黄粑,又名黄糕粑,是泸州、自贡和宜宾等地民众在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美食。它在川西南地区流传已久,以其独特的金黄色外观和糕点般的形状而得名。在家庭聚会和走亲访友的场合,黄粑往往是标志性的食品,特别在苗寨里, *** 的黄粑体积庞大,圆柱形,甚至比一般人的手臂还要粗大,犹如灰碱粑的尺寸。
2、泸州黄粑以其色泽金黄、香气四溢、口感醇厚而闻名。其独特之处在于,选用良姜叶包裹,这种叶子富含的芳香油赋予了黄粑独特的香味。刚出锅的黄粑散发出诱人香气,无论是冷却后切片油煎,还是放入蘸水煮沸,都能带来别具一格的风味。在四川,黄糕粑与米粉、猪儿粑、糍粑等美食并列,因其美味和易于保存而备受推崇。无论是作为拜年时的待客佳肴,还是作为礼品,黄粑都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实用性。
三、贵州遵义特产:遵义黄粑
南白黄糕粑,源自遵义县南白镇,是一种融合了"糕"与"粑"特色的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制法和风味广受欢迎。这种美食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和糯米,两者比例相当,再加入相当于两米总和8%-10%的黄豆。 *** 过程中,将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黄豆磨成浆,然后混合拌匀,待浆汁干燥后揉搓成团,拉成长条状,外包斑竹笋壳并用绳子扎紧。接下来,放入甑中用猛火蒸煮2-3小时,确保粑熟透,再转小火焖制24小时左右,待水分蒸发,"收汗"后的粑表面黄亮油润,不沾手、不稀皮。优质的黄糕粑切开后呈现金黄色,内部细腻且油润,糯米粒晶莹剔透,口感糯而不沾,香甜可口。食用方式多样,既可冷食,也可蒸、炸、烤、煎。切片蒸食时,绵软香糯,滋润可口。
黄糕粑不仅口感丰富,营养价值也十分高。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镁、锌、硒等微量元素;其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产品特点方面,黄糕粑以其金黄的颜色、透明的糯米、混合了糯米香、黄豆香、竹子香和木香的独特香气,以及香甜糯软的口感,开胃爽口,回味无穷。
关于黄糕粑的起源,流传着一个难以考证的故事,追溯到三国时期,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诸葛亮率军平定孟获时,蜀军正在做饭,突然有探子来报蛮军临阵,诸葛亮下令出战,迅速取胜。军中的火头军为了让未用的豆汁和米饭不浪费,将它们混合后蒸煮。士兵们疲惫归来,这混合物已蒸煮近两日,颜色黄润,味道甘甜香软,士兵们以为是军师特意为他们准备的美食,迅速分食一空。当地百姓见到后也仿照 *** ,这道美食便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了蜀南的一道特色美食——黄糕粑。
*** 黄糕粑的 *** 是:将粘米和黄豆洗净浸泡4小时,磨成浆备用。糯米洗净浸泡4小时,蒸至7、8分熟备用。将黄豆和粘米浆与熟糯米和适量的红糖混合均匀,揉搓成饭团后用竹笋叶或大片的竹叶包裹,再用绳子捆紧,放入蒸甑中蒸煮超过十几二十个小时。剥去竹叶后即可食用。
四、黄粑是哪的特产
1、黄粑指的是黄糕粑,是四川省以及贵州省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由于食用时的形状比较像糕点,且粑片呈金黄色,所以叫做黄糕粑。四川宜宾以及泸州所生产的黄糕粑最为正宗,且美味。黄糕粑是家人团聚、走亲访友、过年过节的必备标志性食品,是用黄粑叶包装而成型的。
2、苗寨里的黄糕粑做得比较大,大体呈圆柱型,比一般人的手臂都要粗,如同灰碱粑的大小,像这种黄糕粑需要切成小块供多人食用或者是分次食用。黄糕粑在城镇里,主要是用于商业用途,并且做的比较小,采用两张黄粑叶交叉呈十字型将粑体包裹成小块正方型,一只手就能将它握在手里,一般人都是能吃完的。
五、黄糕粑是哪里的特产
1、黄糕粑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和黄豆。做好的黄糕粑,为一个一个的长方块,外包斑竹笋叶。最早 *** 黄糕粑的是虾子场,由于它营养丰富,甜美可口,又携带方便,于是逐渐扩展到南白、鸭溪和其他地区。吃的时候,去掉笋叶,将粑切成薄片,便可看到晶莹闪光的糯米粒夹在其中。吃法或炸、或烤、或炒、或熏蒸,都滋润爽口。近年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带回家细细品尝
2、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3、在贵州,黄粑不为某地所特有,在各处几乎都可吃到。吃得多了广了,倒也就有了对比———其中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为佳。前者个头颇大,有如旧时的方枕,按一指宽片片的切开,吃起来实在让人朵颐大快;后者个头见小,约摸一拳大小,更适合于自个儿一“粑”在手,自得其乐的细细品味。
4、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 *** ,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5、黄粑的原料的确就像小故事中说的那样,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 *** 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6、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7、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更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8、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9、生在贵州,时时得此美味,真可称“幸”事;若旅经贵州,不能尝此美味,倒要当心成了“憾”事。
好了,关于黄粑是哪里的特产和哪里的黄粑最出名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