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海参的发制过程和海参的加工工艺及过程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海参的发制过程以及海参的加工工艺及过程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海参如何生长出来的,具体过程。
海参的个体发育过程分为浮游幼体期和底栖生长期,两个发育期之间有变态过程。
1、受精受精作用是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现象,从 *** 入卵直至雌性生殖细胞完全同化为止。大多数海参类卵子是产出后在水中受精并进行发育。
2、卵裂卵子受精之后即开始发育,首先由单细胞的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董复的分裂形成一个多细胞的胚体,这个过程称为卵裂。
3、囊胚期刺参的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中空的囊胚,进人囊胚期。囊胚是卵裂的结果,是一个由单细胞的受精卵,经丁系列重复分裂而形成的多细胞胚体,外形像桑椹状而称为次分裂(分裂球达512个),胚体进人囊胚期。中央出现个大而圆的空腔称为囊胚腔。
4、原肠期随着胚体的生长,到囊胚后期整个胚体按动、植物极逐渐拉长,出现一个双胚层的胚胎进人原肠期,胚体经24-28小时进人原肠期。
5、耳状幼体由原肠期继续发育的幼体从侧面看很像人的耳朵,故称之为耳状幼体。胚体经娴~48小时发育到耳状幼体期。
6、樽形幼体樽形幼体为刺参幼体变态的开始期。随着耳状幼体的进一步发育,幼体的背腹逐渐变为圆桶形,形状非常像海樽,困此称为樽形幼体。
7、五触手幼体也称为五腕幼体。随着樽形幼体的发育,纤毛环的纤毛逐渐消失,额区缩小,口几乎移到前端,5条触手伸出前庭能自由伸缩,因此称为五触手幼体。
8、稚参当幼体成为稚参时即为幼体变态的结束。五触手幼体后期,在形态上基本构成了刺参的雏形,幼体开始拉长并在体表形成一些外形似蜂窝状的钙质骨片。
海参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温度、盐度、PH、溶解氧等水质指标会对其产生影响。
一、温度:海参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10-18度,高于24度左右开始进入夏眠,低于5度开始进入冬眠。海参外塘的水温一般都比较稳定,降温和升温都不是影响很大,不过在天气急剧变化的时候换水必须要量一量温度相差多少。
二、盐度:海参生长的最适宜的盐度是27-30,能够生存的盐度不超过39,不低于14,盐度的变化对海参影响很大,而且在日常管理中经常会碰到盐度不稳定的情况。
比如夏季雨非常大的时候,此时换水前一定要量好外海的盐度,若相差2个以下则可以换,若2个以上则尽量少换水,否则海参极易发生吐肠。
三、PH:海参生长最适宜的PH在7.5-8.5之间,PH值偏低,意味着水体溶氧低,二氧化碳含量高,细菌会大量的繁殖,若PH偏高,有毒的氨就会高,危害海参,外圈海参的PH一般都比较稳定。
四、溶解氧:外塘养殖海参的溶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它的偏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海参的产量的高低以及决定着海参的生存,一般溶氧在6左右就可以,若低于4,则会大大的抑制海参的生长。
同时水中一些有害物质会大量滋生,所以建议一定要根据池塘情况,定期增氧,提前增氧,更好铺上增氧管或安装增氧机,可极大的改善日常缺氧问题。
二、干海参的发制过程
1、1将干海参用自来水冲洗一分钟,洗掉表面浮尘;
2、2将干海参置于0-5度纯净水浸泡24-36小时,中间换水两次直至将海参泡软;
3、3将泡软的宫品海参从腹部纵向剖开,去掉海参体内前端牙状物(海参沙嘴);
4、4将海参放入无油锅具加上纯净水煮沸后,用中火煮40-60分钟,煮到能将海参轻轻掐透;
5、5换新的0-5度纯净水,泡24-36小时左右,中间换水2次,直到泡到干海参二倍左右长度即可食用。
三、海参的加工工艺及过程
1、传统加工工艺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去肠、清洗、煮制、脱水、腌制、搓草木灰、晾晒,目前的加工工艺在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取消了搓草木灰这一步骤改为水洗,步骤分别为:去肠、清洗、煮制、脱水、腌制、水洗、晾晒(烘干)。
2、下面我们对几个步骤进行简单的了解:
3、一、去肠——将鲜活海参的内脏清除。
4、四、脱水(盐渍)——将煮熟的海参与粗盐粒搅拌在一起,利用盐分对海参进行脱水处理,同时也是轻度的腌制过程,俗称盐渍!少量盐分的存在能有效起到防腐作用,能保证海参在长时间的风干过程中不至于变质,时间一般在3-4天。
5、五、腌制——煮制饱和盐汤对海参进行浸泡腌制。
6、六、搓草木灰——将海参外表搓上草木灰,对海参外观进行美化,由于发制时会在水面形成悬浮所以目前基本已无人使用。
7、七、水洗——用淡水进行短暂冲洗,去除海参外层的盐分,保留参体内部的盐分。
8、八、晾晒(烘干)——海参的干燥过程,通过风干使海参干燥,目前为了节省时间一般采用烘干房进行烘干。
9、 *** 流程:鲜海参→去肠→清洗→煮制→脱水→晾晒→成品
10、优点:工艺简单,周期短,较好的保存了海参的营养成分!且易于保存,常温下能保证5年以上不变质!
11、缺点:外观差!在晾晒时盐分会泛出到海参外表形成白色盐分结晶,盐分结晶在利于海参储存的同时会使海参看起来不美观。同时因为参体内含盐量少,不能支撑住海参的整体结构,极易出现干瘪!
12、 *** 流程:鲜海参→去肠→清洗→煮制→脱水→晾晒→水洗→晾晒→成品
13、优点:工艺简单,周期短,较好的保存了海参的营养成分!
14、缺点:外形差,同老淡干一样极易干瘪。保存时间变短,由于参体内本来盐分就少,再将表层保护的盐层洗去,会使保存时间变短。
15、假淡干海参因为地区不同叫法也不同,一般统称为盐干海参,种类分为两种:
16、纯正盐干海参,具体 *** 流程如下:
17、一遍盐盐干 *** 流程:鲜海参→去肠→清洗→煮制→脱水→晾晒→腌制→晾晒→成品
18、两遍盐盐干 *** 流程:鲜海参→去肠→清洗→煮制→脱水→晾晒→腌制→晾晒→腌制→晾晒→成
19、三遍盐盐干 *** 流程:鲜海参→去肠→清洗→煮制→脱水→晾晒→腌制→晾晒→腌制→晾晒→腌制→晾晒→成品
20、大家可能已经看出所谓的一遍盐就是一次腌制与晾晒的过程,依此类推五遍盐就是重复5次腌制与晾晒。
21、特点:易于保存,一遍盐的盐干海参营养还是可以的,但是每多腌制(俗称创缸)一次,成本降低的同时也导致海了参营养流失,建议不要购买2遍盐以上的盐干海参!
22、水洗盐干海参就是在纯正盐干海参的基础上增加一遍水洗与晾晒的步骤,具体 *** 流程如下:
23、好点的水洗盐干海参:鲜海参→去肠→清洗→煮制→脱水→晾晒→腌制→晾晒→水洗→晾晒→成品
24、差点的水洗盐干海参:鲜海参→去肠→清洗→煮制→脱水→晾晒→腌制→晾晒→腌制→晾晒→水洗→晾晒→成品
25、大家可以看出也就是用几遍盐的盐干海参经过水洗处理而已,不过经水洗处理的海参一般都是1至2遍盐的盐干海参,因为再多遍盐的时间海参内部已经饱和,盐分大多附着在海参体表,如果再经水洗会得不偿失!
26、一般一遍盐的盐干海参在参体表面的盐层只是感觉比老淡干海参的盐层稍厚一些,差别并不明显!但是一遍盐的盐干就已经很少会出现干瘪情况了!因为参体的细胞组织内已经含有一定量的盐分了,使海参显得参皮更厚,整体也比较圆润,而且这时间的海参腹腔仍有空洞,所以目前市面上多用一遍盐的盐干冒充老淡干,而用一遍盐盐干经水洗后的伪淡干冒充淡干!
27、在加工干海参过程中,将海参放置于白砂糖中“浸泡、晾干”,利用干海参重量中糖分增重,以达到降低海参售价,节约成本的目的,这类海参即为“糖干海参”。
28、加工糖干海参之一步是将盐和糖的混合物均匀撒在煮熟的海参上腌制4到5天,目的是将海参中水分排出,使海参更多地吸收糖分;第二步是将腌制后剩余的盐糖混合物放在大锅中,将已经腌制的海参反复煮,使海参更大化地吸收糖分,然后烘干,达到增重的目的。用糖熬制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让海参外表发黑有光泽,很多不懂海参的消费者往往喜欢购买这种看相好的海参。
29、冻干海参是以鲜活海刺参为原料,经精心清洗后,将新鲜海刺参在冻干仓内迅速冷冻到零下35度—45度,使海参中的水分结冰,再在真空状态下将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汽,从而达到将海参中的水分脱干的目的,真正的好冻干加工成本很高。
关于海参的发制过程,海参的加工工艺及过程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