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佛跳墙口味及特点介绍,以及佛跳墙在口味上有哪些特点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佛跳墙在口味上有哪些特点
1、佛跳墙是一道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名菜,起源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这道菜以其独特的烹饪工艺、丰富的食材和鲜美的口感而闻名于世。佛跳墙的口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鲜香浓郁:佛跳墙选用了多种海鲜、禽肉和山珍等食材,如鲍鱼、海参、鱼翅、鸽蛋、瑶柱、花菇等,这些食材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鲜味。在烹饪过程中,通过炖煮的方式,使各种食材的鲜味充分融合,形成了一种鲜香浓郁的独特口感。
3、滋味层次丰富:佛跳墙的食材种类繁多,各种食材的口感和味道各具特色,如鲍鱼的鲜嫩、海参的滑爽、鱼翅的醇厚、瑶柱的鲜美等。这些食材在炖煮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多层次、多变化的口感,使人回味无穷。
4、营养丰富:佛跳墙的食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这道菜还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适合各种人群食用,尤其是身体虚弱、需要调养的人群。
5、汤汁醇厚:佛跳墙的汤汁是整道菜的灵魂所在,其独特的炖煮工艺使得汤汁浓郁醇厚,色泽红亮。汤汁中的鲜味成分和香气成分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使得整道菜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
6、色香味俱佳:佛跳墙的色泽红亮,诱人食欲;香气扑鼻,令人陶醉;口感鲜美,层次丰富。这道菜在色、香、味三个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堪称美食中的艺术品。
7、总之,佛跳墙作为一道具有世界声誉的传统名菜,其口味特点是鲜香浓郁、滋味层次丰富、营养丰富、汤汁醇厚和色香味俱佳。这道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滋补作用,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二、福建佛跳墙具备怎样的口味特征
福建佛跳墙口味独特,集多种食材的鲜美于一体,呈现出丰富且醇厚的风味。
1.鲜香味美:佛跳墙选用鲍鱼、海参、鱼翅、干贝等众多山珍海味,这些食材本身就富含鲜味物质,经过长时间煨制,鲜味相互交融,形成浓郁醇厚、层次丰富的鲜美滋味,令人回味无穷。
2.醇厚香浓:长时间的慢火煨炖,使食材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汤汁变得浓稠醇厚。同时,烹饪过程中加入花雕酒等调料,增添了独特的酒香,使菜品香味更加浓郁,香气四溢。
3.口感软糯:各种食材在长时间炖煮后,质地变得软糯。比如鲍鱼软嫩弹牙,海参软糯爽滑,鸽蛋细腻绵密,多种口感交织,丰富了用餐体验。
三、佛跳墙介绍
佛跳墙是一道菜名,佛跳墙这道菜,相传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两百年历史。此菜以十八种主料、十二种辅料互为融合。其原料有鸡鸭、羊时、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有鱼唇、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蛏。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后,分层装进坛中。佛跳墙之煨器,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合。煨佛跳墙讲究储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密封坛口,然后加盖。煨佛跳墙之火种乃严格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后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煨成开坛,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此菜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
关于这道菜的创始,说法颇多。据费孝通先生记,一说,发明此菜者乃一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四出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会有不同凡众的异香。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
二说,福建风俗,有一个规矩叫“试厨”。按这规矩,新婚媳妇之一天上门,第二天回门,第三天须到夫家在大庭广众面前试厨。这是对新媳妇治家本领的测试,它关系媳妇今后在公婆眼中的地位。相传有一个从小娇惯的女子,不会做菜。出嫁前因此而为即将到来的试厨而发愁。母亲为女儿之应试,想尽了办法,把家藏之山珍海味都翻找出来,一一配制后用荷叶装成小包,反复叮嘱女儿各种原料的烹制 *** 。谁知这位新娘到了试厨前一天,慌乱中全然忘记各种烹任 *** 。她到了临晚才到厨房,把母亲包好的各种原料一包包解开,堆了一桌无从下手,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又听公婆要进厨房。新媳妇怕公婆挑剔,见桌边有个酒坛,匆忙就将所带的原料都装入坛内,顺手用包原料的荷叶包住了坛口,又把这酒坛放在了快灭火的灶上。想想明天要试厨,新媳妇生怕自己无法应付,就悄悄溜回了娘家。第二天,宾客都到了,却不见了新媳妇。公婆进厨房,发现灶上有个酒坛,还是热的。刚把盖掀开,就浓香四溢,宾客们闻到香味就齐声叫好,这就成了佛跳墙。
这两说都乃民间传说,姑妄听之。
另一说来自笔记所记,相比较可能可靠一些。按笔记所记,此菜创于光绪丙子年。当时福州官钱局一位官员,设家宴请当时的布政使周莲。这位官员的内眷是位烹任高手,她以鸡鸭、猪肉同入绍兴酒坛内偎制,上桌后香气萦绕。周莲当时在榕城以能诗善饮而为著名,品尝后赞不绝口,命家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十三岁学艺,曾到京、杭、苏、粤等地从厨深造,也是一把烹任好手。郑春发求教于官员内眷,回来改造原料,多用海鲜少用肉,起名此菜为“坛烧八宝”。光绪丁丑年,郑春发集股开设三友斋菜馆,后又独资,更名为聚春园。聚春园以承办当时福州四司道的官场饮宴为主,这四司道是:布政司、按察司、粮道、盐道。“坛烧八宝”这道菜是聚春园的之一菜。郑春发在聚春园,不断改进此菜的原料配料,最后,针对有食家提出此菜过于厚重荤腻,郑春发以此菜配以酱核桃仁、糖醋萝卜丝、麦花鲍鱼脯、酒醉香螺片、贝汁就鱼汤、香糟醉肥鸡、火腿拌菜心、冬菇炒豆苗八碟小菜,外加两碟小点和甜食冰糖燕菜、应时鲜果搭配,使席间有荤有素,有酸有甜,错落有致。
据聚春园人称,这道佛跳墙前后共改换过三个菜名。刚开始叫“坛烧八宝”,后来叫“福寿全”,再后来才叫“佛跳墙”。
从“坛烧八宝”到“福寿全”,是郑春发为应付官场之需要。“福寿全”这样的名称比较适合于官场。至于从“福寿全”改为“佛跳墙”,也有两种说法。
一说,此菜在聚春园成为佳品后,经常有文人墨客闻名而来。这些文人品评后,赞叹不已,免不了要以诗助兴。一天有一帮秀才宴饮之余,轮流赋诗。其中一位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意思是此菜香味太诱人,连佛都会启动凡心。另一说,则此菜启坛后浓香四溢,刚巧隔墙有寺,香气使隔墙和尚垂涎欲滴,于是不顾一切清规戒律,越墙而入,请求入席。此两种说法,后一种当然相比要拙劣很多。
福州口音,“福寿全”与“佛跳墙”,其实发音非常相近。
佛跳墙系冬令佳品。据说有明目养颜、活血舒气、滋阴补阳之效。
其实,此菜也就是集山珍海味于一坛的一道杂烩。《清稗类钞》记,“闽粤人之食品多海味,餐时必佐以汤。”“肩担熟食而市者,人每购而佐餐,为各地所恒有。至随意啖嚼之品,惟点心、粮食、水果耳。闽中则异是,鸡鸭海鲜,烹而陈列担上,并备酱醋等调料,且有匕箸小凳,供人坐啖,沿街唱卖。”这肩担者,也是杂烩,也用酒而调制,不过原料没那么讲究,未能密封于精致的绍兴酒坛中,以致香气不断地流失罢了。
水发鱼翅500克,水发鱼唇、水发刺参、水发猪蹄筋各250克,鱼肚100克,净肥母鸡1只(
重1250克左右),金钱鲍6只,猪蹄、羊肘各1000克,猪肚1只(重约500克),净肥鸭1只
(重约1250克),净火腿腱肉150克,鸽蛋12个,净冬笋块500克,花冬菇200克,水发干
贝100克,白萝卜1500克,上等酱油135克,冰糖75克,葱125克,姜片75克,八角1粒,桂
皮少许,绍酒600克,味精15克,上汤750克,鸡汤1500克,熟猪油、猪肥膘肉各适量,鲜
1、鱼翅洗净去沙,剔整排在竹算上,放进沸水锅中,加葱30克、姜片15克、酒150克,煮
10分钟去腥味,拣去葱、姜,滗去汁,将鱼翅连竹算拿出放在汤碗里,上放猪肥膘肉,加
酒100克,上笼蒸2小时取出,拣去肥膘肉,滗去汁。鱼唇切成7厘米长、4.5厘米宽的块
放进沸水锅中,加葱段30克、绍酒150克、姜片15克,煮10分钟去掉腥味,拣去姜、葱,
2、金钱鲍放进笼屉,旺火蒸烂,取出洗净,每个片成两片,剞上十字花刀,盛在小碗里
,加上汤250克、酒15克,上笼蒸30分钟取出,滗去汁。鸽蛋洗净盛在碗里,加清水100克
。上笼蒸30分钟,取出放入清水中浸20分钟,捞出剥去蛋壳,用酱油少许染色。
3、鸡、鸭去头、颈、脚和内脏(鸭肫留用),猪蹄剔去蹄壳、拔净毛,洗净。羊肘刮洗
干净,以上四料各切12块。鸭肫切开去肫膜,洗净与鸡、鸭、猪蹄、羊肘一起放人沸水锅
中氽一下,去掉血水,清水洗净沥干。猪肚洗净,用沸水焯两次,去掉浊味,切成12块,
放入烧沸的250克上汤中,加绍酒12克,氽一下捞起,汤汁不用。
4、海参洗净,每只切成两爿。猪蹄筋洗净,切成7厘米长的段。花冬菇(冬未春初所产的
香菇,面上有花纹),用水发开,洗净。火腿肉放在碗里,加清水150克,上笼用旺火蒸3
0分钟取出,滗去汁,连皮切成1厘米厚的片。冬笋放入沸水锅中氽熟捞起,每只直切成4
块,用刀轻轻拍扁,白萝卜去皮,修削成直径约2.8厘米的圆球,每个重50克。炒锅上旺
火,下熟猪油适量烧至七成热,将上过色的鸽蛋下锅炸两分钟捞起,再将笋和萝卜球下锅
炸两分钟,滗去油,锅放回旺火灶上,下入鸽蛋,倒入上汤250克,放味精5克、酱油50克
5、炒锅上旺火,下熟猪油烧至八成热,将鱼肚下锅炸至能折断时捞起,滗去油。将鱼肚
放入清水中浸透后取出,切成4.5厘米长、0.8厘米宽的块。炒锅放旺火上,下熟猪油50
克,烧至七成热,放入葱段35克、姜片45克,煸出香味,放入鸡、鸭、羊肘、猪蹄、鸡肫
、猪肚等炒和,加入酱油75克、味精10克、冰糖、绍酒150克、鸡汤、八角、桂皮炒匀,
加盖煮20分钟,捞去葱姜,装在小盆里,汤汁待用。
6、取用中型绍酒坛一个洗净,倒入清水500克,放在烧木炭的炉子上,用微火烧至坛内水
热后,倒掉坛中热水,取一小竹箅放入垫底,先将煮过的鸡、鸭、羊肘、猪蹄、猪肚、鸡
肫等放入,然后把鱼翅、火腿、千贝、鲍鱼用净纱布包成长方形,放在鸡、鸭等肉块上面
,纱布包上摆花冬菇、冬笋、白萝卜球,最后倒入汤汁,用荷叶盖在坛口上封严,再盖上
一只小碗,将装入原料的酒坛放在木炭炉上,用小火煨2小时后启盖,速将刺参、蹄筋、
鱼唇、鱼肚放入坛内,封好坛口,再煨1小时取出。上菜时,将坛中精料倒入菜盆里,将
炸过的鸽蛋摆在上面即成。上席时可跟蓑衣萝卜、油辣芥、熟火腿片拌豆芽、冬菇炒豆苗
各一碟,还有银丝卷和芝麻饼共食(这是福州传统吃法。用料多宜制大型的“佛跳墙”,
*** 中小型的,用料可相应减少)。
特点:食物多样,软糯脆嫩,荤香浓郁,汤浓鲜美,味中有味,回味无穷,营养丰富,并
能明目养颜、活血舒筋、滋阴补身、增进食欲。
四、佛跳墙这道菜的口味特点是什么
1、佛跳墙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闽菜系。它以海鲍、海螺、鱼翅、鱼肚、肉、海参、鸽蛋、瑶柱等十八种原料为主,以绍酒、高汤炖煮而成。这道菜的口味特点非常独特,具有浓郁的海鲜风味和醇厚的香气。
2、首先,佛跳墙的味道非常丰富。由于采用了多种海鲜和其他食材,各种味道在炖煮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复合味道。这种味道既有海鲜的鲜美,又有肉类的浓郁,同时还带有绍酒的香气和高汤的鲜味。这种丰富的味道使得佛跳墙成为了一道令人难以忘怀的美食。
3、其次,佛跳墙的口感非常细腻。由于采用了多种高档食材,如海鲍、海螺、鱼翅、鱼肚等,这些食材本身质地就非常细嫩,经过长时间的炖煮,使得它们的口感更加柔软滑嫩。同时,鸽蛋、瑶柱等食材也为这道菜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层次。
4、再次,佛跳墙的香气扑鼻。绍酒和高汤在这道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绍酒是一种具有独特香气的黄酒,它在炖煮过程中与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渗透,使得整个菜肴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气。而高汤则是用鸡骨、猪骨等熬制而成的,它的鲜味为这道菜增添了更多的美味。
5、此外,佛跳墙的颜色也非常诱人。由于采用了多种食材,如红色的海鲍、黄色的瑶柱、白色的鸽蛋等,这些食材在炖煮过程中相互映衬,使得整个菜肴呈现出一种金碧辉煌的色彩。这种色彩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还让人垂涎欲滴。
6、总之,佛跳墙这道菜的口味特点是丰富、细腻、香气扑鼻和色彩诱人。它 *** 了多种食材的优点,将海鲜的鲜美、肉类的浓郁、绍酒的香气和高汤的鲜味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复合味道。这种味道让人回味无穷,使得佛跳墙成为了一道脍炙人口的美食佳肴。
关于本次佛跳墙口味及特点介绍和佛跳墙在口味上有哪些特点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