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黄土汤组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黄土汤的组成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黄土汤运用
黄土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阳不足所致的大便下血或妇女崩漏。其特征在于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症状。针对胃纳差的情况,阿胶可以替换为阿胶珠以减轻其滋腻之性;若气虚明显,加入人参以益气摄血;对于出血较多的情况,可以酌情加入三七粉、白芨粉等止血药物。
黄土汤常用于慢性胃肠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属脾阳不足的患者。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出血性质的不同,黄土汤的组成会有相应的调整。对于虚寒性出血性疾病,常用方剂包括灶心土、阿胶、炒白术、炙附子、黄芩、焦生地、炙甘草等,同时根据气虚或出血多的情况调整配伍。本方在治疗虚寒型出血性疾病中的有效率为72.8%,有23.7%的患者症状好转,而3.5%的患者治疗前后无变化。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黄土汤的加减方包括灶心土、熟附块、炒白术、阿胶(烊化)、生地、黄芩、炙甘草等。针对不同情况,可加入白芍、海螵蛸、制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地榆、参三七粉等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所有113例患者均取得止血效果,大便隐血转阴的时间从1日至15日不等,平均为5.3日。
黄土汤成分为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心黄土(半斤),用以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二、黄土汤的组成
1、黄土汤的组成:甘草(12g),干地黄(60g),白术(40g),附子(炮)(40g),阿胶(48g),黄芩(48g)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120g)。
2、黄土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效。《温病条辨》:健脾渗湿,保肝肾之阴。《血证论》:滋补气血,清和。
3、《中医治,法与方剂》:温阳健脾,益阴止血之功效。主治脾虚阳衰,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4、《金匮要略》:下血,先便后血,此为远血;亦主吐血,衄血。《张氏医通》:阴络受伤,血从内溢,先血后便,及产后下痢。
5、《类聚方广义》:吐血,下血久久不止,心下痞,身热恶寒,面青体瘦,脉弱;或腹痛下利,或微肿者;脏毒痔疾,脓血不止,腹痛濡泻,小便不利,面色萎黄,日渐瘦瘠,或微肿者。
6、此方体现温阳健脾,益阴止血法则。灶心黄土温暖脾阳,恢复脾运,又能止血,治疗主证;地黄,阿胶有补血止血作用。外溢之血可止。已损之血可补,三药同用,能呈止血功效。阳气虚寒而呈失血,如果只用止血药物塞流,不从澄本清源着手,虽用止血药亦无济于事,唯有温阳健脾与止血同施,标本并图,收效始捷。
三、黄土汤标准配方
黄土汤的标准配方由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各9克,以及灶中黄土25克组成。这是记载在《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用于治疗脾虚阳衰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如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妇人血崩等。其血色通常黯淡,患者可能伴有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黄土汤的用法是,将上述七味药以水1.6升煎煮,取600毫升药液,分二次温服。
在这个配方中,灶心黄土起到温中止血的作用,是方剂中的君药。白术和附子则能够温脾阳、补中气,帮助恢复脾胃的统摄功能,为臣药。由于出血量多可能导致阴血亏耗,因此方中加入生地和阿胶以滋阴养血,黄芩则用于清热止血,这三者共同构成佐药。最后,甘草作为使药,调和诸药,确保整个方剂的平和与协调。
黄土汤的配伍特点体现了寒热并用、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方剂中的温阳药物与滋阴药物相互配合,既能够温阳健脾,又能够养血止血,达到了刚柔相济、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黄土汤作为一剂中药方剂,其使用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医师可能会对方剂进行加减调整,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四、黄土汤()
1、黄土汤是一种中医方剂,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其中主要的药材包括黄土和某些具有收敛作用的中药材。黄土汤的主要功效是收敛止血,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等。该汤剂能够促进血液凝固,减少出血,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2、在中医理论中,黄土被认为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可以与其他药材相结合,形成具有特定功效的方剂。黄土汤中的其他药材也有助于增强止血效果,同时调理身体内部的平衡。该汤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被视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剂。
3、当患者因为某些原因出现出血症状时,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黄土汤进行治疗。然而,作为一种中药方剂,黄土汤的使用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该自行购买和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此外,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应该特别注意使用 *** 和剂量。
4、总之,黄土汤是一种具有收敛止血功效的中医方剂,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它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其中主要的药材是黄土。虽然黄土汤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患者在使用之前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
五、理血黄土汤
《金匮要略》中记载的“黄土汤”是治疗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的名方。其组成包括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等七味中药,每味药的用量为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黄芩各三两(9克),阿胶、灶心黄土各三两(30克)。用法为将灶心黄土先水煎取汤,再煎余药,阿胶烊化冲服,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黄土汤的功用是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症状包括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方解部分说明,黄土汤证因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脾主统血,脾阳不足则血从上溢或下走,出现出血症状。治疗上以温阳止血为主,兼以健脾养血。其中,灶心黄土(即伏龙肝)辛温而涩,温中止血,为君药。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为臣药。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黄芩制约术、附过于温燥之性,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此方为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之良剂。
黄土汤与归脾汤都可用于治疗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摄血,滋阴养血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黄土汤的运用包括辨证要点、加减变化、现代运用和使用注意。辨证要点为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出血多者,可酌加三七、白及等止血药;气虚甚者,可加人参益气摄血;胃纳较差者,阿胶可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脾胃虚寒较甚者,可加炮姜炭温中止血。方中灶心黄土缺时,可用赤石脂代替。现代黄土汤常用于消化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脾阳不足者。
临床报道显示,孙氏以黄土汤(灶心黄土用赤石脂代)加味治疗崩漏36例,水煎,每日1剂。行经期一般4~6剂,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非行经期可根据病情配合服用中成药以巩固疗效。结果显示,显效2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4.4%。
活血药和方适用于血瘀证,止血药和方适用于各种出血证。黄土汤作为治疗脾不统血证的名方,通过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的配伍特点,为临床提供了有效治疗手段。
理血凡能调理血分,治疗血分病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以理血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血方。血分疾病包含血虚、血热、血瘀、出血等四个方面的症证,治疗时血虚宜补血,血热宜凉血,血瘀宜活血,出血宜止血。
关于黄土汤组成和黄土汤的组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