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耗儿鱼又叫什么名字,以及耗儿鱼的其他名字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去成都不吃什么菜就算是白去了
1、上海菜温和,苏州菜清甜,广州菜清淡,而成都菜则是 *** 辣的爽快。
2、要说成都的名小吃,就不得不提肥肠粉儿,肥肠粉的精华则是那一段一段的肥肠,有很多人会说了,嗯,肥肠不就是装那个......的吗?但真正的吃货根本毫无畏惧~吃肥肠粉的时候还一定要多加两个节子,两个节子,就是打了节的猪小肠。喝着浓香的肉汤,嗦着爽滑的粉儿,再咬开一个节子,简直就是高级的享受啊
3、成都人对“吃兔兔”非常感兴趣,不但吃兔肉、吃兔头还爱吃兔腰。兔腰堪称兔子身上最细嫩的部位了。兔腰不管吃卤味儿的,还是用来涮火锅、串串都非常美味,但更受欢迎的吃法一定是蘸着千海椒蘸碟来吃了。又脆又嫩的兔腰在辣椒里滚上一圈,那滋味别提多美妙了~
4、叫醒你的可能是闹钟,也可能是梦想,但叫醒四川人,只用一碗红油抄手就够了~抄手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馄饨,全国各地馄饨的吃法多样,但红油抄手一定是其中最美味的吃法之一了。内馅鲜美,配上喷香的辣油,这样复合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无辣不欢的你怎么能错过呢?
5、面:去大碗面吃,素椒炸酱,干拌巴适得板。文殊院对面的张老五凉粉的甜水面,超级好吃。
6、钟水饺和龙抄手现在的味道没有以前好吃,尤其是佐料,太少。龙抄手分量很足,一碗吃下去基本不用吃其他的了。套餐价格高,分量少。外地人建议做一份吃货清单,针对成都美食分别打卡。
7、兔头:成都卖兔头的店很多,一环路西北桥附近,圃园路上的店都很好吃。
8、冒菜:西二道街的无名冒菜一定要去。离宽窄巷子也不远。
9、蛋烘糕:贺记蛋烘糕最出名。但一般路边推车子的味道都可以,基本上我遇到卖蛋烘糕的都要吃,其实路边的蛋烘糕真不错。
10、好吃的太多,不一一列举了,欢迎到成都。
11、本人比较爱吃辣,一直想去成都,可惜没有资金,有点小失落。
12、去成都,我最想吃的就是成都的火锅,尤其是想尝试九宫格的洞儿火锅店,在地下,和好友吃着香香的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13、还有想吃成都的串串香,这些对于爱吃辣又是吃货的我,简直是诱惑。
14、还有想吃特色的腊肉饭,四川人都爱做腊肉,好像吃家常的腊肉饭。
15、以上是个人见解,还有好多吃的,但是没有太多的了解,比较热衷火锅。
16、去外地,很多人见到更哥的之一句话就是“你成都的呀?那座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更哥总是脸笑烂了,傲娇地告诉他们“来我们成都耍,美食美景美女大熊猫~~”是嘛,美景美女大熊猫就不说了,单说在成都的各种口味的美食,就能让你从天亮吃到天黑,从春天吃到冬天,在成都都能吃遍整个大四川!
17、他们说,离不开,其实是在炫耀幸福嘞。最近,更哥采访了那些天天炫耀幸福的四川人,从川A吃到川Z,给大家整理了成都最正宗的四川味儿(上)!
18、不用开出城就能吃遍大四川,你准备好了吗?
19、不夸张的讲,一个绵阳人,每年吃的绵阳米粉比吃的米还多。就绵阳市区,大大小小的米粉店都有好几千家,天府三街这家也是在成都一抹多“绵阳米粉”中杀出重围。这家店招牌比较小,但丝毫不影响生意,更哥去的时候还在排长队。米粉细细的,很正宗的鲜米粉,有点小节节,很绵阳。2两米粉放在竹篓篓里冒个几十秒,再加上臊子,撒上了葱花、香菜,绵阳土著说这是在成都4年最喜欢的味道。
20、平时在川大附近耍过的,对这家店一定不陌生。在成都,说起盐帮(自贡)菜,这家店的口碑几乎没有店能比肩。十四年了,总店开在科华北路上的自贡好吃客,在成都的自贡人80%都是它的回头客。自贡人好吃蛙,吃辣程度也很厉害,加入大量姜丝提味,一锅红彤彤的跳水美蛙辣得很霸道。更哥壮起胆子要了中辣,回来第二天肚子里的辣味还在翻滚。店里各种菜都是自贡土著的更爱,冷吃兔儿、爆姜(很多姜)蛙、耗儿鱼……
21、攀枝花是一座移民城市,东南西北各地美食小吃皆汇于此。在饮食文化上,盐边菜系算是攀枝花的地方特色。攀枝花土著告诉更哥,这家店的老板以前在攀枝花开店,现在开到了成都,24小时卖正宗的攀枝花盐边羊肉米线。攀枝花人吃一口就知道,食材和佐料都带着攀枝花光照味儿。最近几天潮湿阴冷,喝一口鲜香没有膻味的羊肉汤,简直太满足了。
22、《舌尖上的中国》曾让泸州豆花,成为全国吃货的向往。而好吃的泸州荤豆花,像泸州好酒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家酸菜豆花,是很多川大人的爱。看一家泸州酸菜豆花正不正宗,就问他们家有没有木姜油、木姜菜,这家算是非常地道了。豆花、豆浆随便加,天冷喝一碗热汤,几口微微烫嘴的嫩豆花吃下肚,幸福感爆棚。
23、按理讲,什邡在德阳美食里,板鸭是特别出名的。但是更哥仔细打听,没有听德阳小伙伴讲成都有特别地道的。这家肖麻辣,更哥以前去川师的时候吃过一回,味道不错。什邡土著说,这家是分店,老店就在什邡,菜品名副其实,全是鲜香麻辣味,红油加芝麻特别香。土著疯狂打call,并强烈推荐一定要点香肠。
24、广元蒸凉面是广元最特色的小吃之一,超出广元再无产地,可见对水和米的要求之高。说是凉面,其实是热热糯糯的,冬天吃起来完全不存在“凉”。更哥的广元同事说,成都几个比较有名的蒸凉面他都去过了,这家是经常回购的店。老板和老板娘操着一口广元口音特别亲切,光看切面的手法就很地道。这家凉面比较薄、软,很入味,自制的辣椒油特别香。
25、芥末春卷,因为其独特的口味,当地人给他取了个“老土”的名字,叫“冲”。“冲”里的芥末不是普通的日本芥末,是遂宁人独创的黄芥末!在遂宁,无论是冬夏都有推车车的阿姨卖“冲”,是无数土生土长遂宁人从小吃到大的。温江老字号卖的芥末春卷,很多在成都的遂宁人都吃过。薄皮包着三丝,芥末带出辣味,更哥之一回吃就惊艳了。难怪生意一直红火了20多年!
26、资中土著回到家的之一件事,就是去更爱的面馆吃一碗兔儿面。去过资中的更哥也是对它爱不释口。桐梓林这家兔儿面的浇头确实不错,兔子比较大块,颜色深、入味。大概是由于面不是手工的,细的程度和口感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虽然不能像资中本地一样加蒸笼肉,不过这兔儿面已经是比较地道资中味儿了。
27、乐山烧烤到底多好吃呢?不瞒你说,更哥当年开通成绵乐的时候,之一时间去乐山就是为了吃烧烤。徐烧烤,在乐山也是小有名气的,是很多乐山人都喜欢的口味。五花肉惊艳得更哥连吃三串,包浆豆腐味道很赞,几乎每一串食物都和乐山店一样 *** 。配上乐山来的峨眉雪,简直地道得不摆了。
28、说起羊肉汤,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身体立马都要热两度。不说简阳人爱,整个大四川都没有不爱的。冬天一定要吃一锅羊肉汤,才算是过了冬;所以成都的简阳羊肉汤店,数不胜数。唯有三官堂这家“肖仙仙”是更哥的简阳朋友特别推荐的。羊肉汤鲜味美,一口就喝得到品质,锅里夹出来的羊肉很大片,羊杂也大坨,再蘸点蘸碟,满足!
29、宜宾特色除了五粮液,必须是燃面了。锦绣巷的银杏黄了,美景看完满足地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了这家店。一般连同“宜宾”两字出现的“燃面”店,都不会差,但朋友却强烈推荐这家。店面不大,人却不少,来的客人基本都是燃面、燃面、燃面……燃面分荤素两种,更哥要了二两荤燃面,臊子不算少,面的质感好,芽菜咸香,红油恰到好处。爱面食的更哥觉得这个口味应该要算成都顶尖了,疯狂打call!
30、更哥科普:燃面过去被叫做油条面,因为它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所以又叫燃面。
31、上回说到绵阳米粉,大四川只有南充米粉可以与之一战!无奈更哥寻遍大成都,还是没有找到吃起来非常巴适的南充米粉,就只有把这个时节好吃(凉粉确实有点凉啊)的南充锅盔告诉你们了。在玉林玩耍过的都知道,这是玉林著名的网红店。倒不是因为 *** 夸大,而是真的得南充吃货与成都吃货的心!吃过很多店的南充妹儿表示,这家锅盔非常资格。刚出锅的时候有些酥脆,吃过以后麦香回甘,夹点三丝、耳片、凉粉,裹上红油的麻辣鲜香,每一口都是对南充本味的执念啊!
32、达州物产丰饶,资源富集,是“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站。当更哥向达州小伙伴提及要整理达州美食的时候,他们说都是“土特产”:峰城玉米、渠县黄花菜、达县乌梅七星椒……最后推荐了这家集所有“达州特色”于一身的达州菜。据说,这里的食材正宗到连辣椒都是老板从达州老家带来的,各种爆炒非常达州式重口味。强烈推荐姜爆鸭,吃不到鸭子的腥味,小块鸭肉爆炒,仔姜和青花椒佐料,堪称一绝。
33、但凡在雅安吃过贡椒鱼,就没有戒得掉的。贡椒的麻味混合藤椒的清香,那味道曾经让更哥回成都以后一直想啊想。后来雅安的朋友带着去了这家,连蘸碟都很正宗,锅端上来飘来的味道让人直流口水!老板娘讲着一口雅安话,贡椒非常资格,是很地道的雅安口味了。除了鱼锅很鲜,红糖糍粑也很惊艳,在成都非常少见的糯软香甜;甜水面的味道也很好,更哥巴不得调料都吃完。
34、玉米饺团、洋芋糍粑、羌香老腊,山野菜……这些羌族特色美食,在这家店一找一个准。每一道菜,都很地道。“羌寨印象”四个字是就像田园菜一样用簸箕做的,基本上是农家菜品。玉米馍馍糯香,特色羌寨老腊肉味道很巴适,还没上桌就飘香,资格呀。
35、这是一家成都比较出名的藏餐餐厅。虽说部分菜品改良适应本地口味,但还是很有藏式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本质。招牌烤羊排外焦里嫩、肥瘦相宜,是更哥最近吃的特别爽口惊艳的烤羊排。朋友说,店里涵盖了大多数藏族美食品类,味道一想就流口水。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地道的藏族风味与文化。
36、朋友木木是土生土长的凉山吃货,问他哪儿能吃到地道的坨坨肉、苦荞粑粑、高山香肠腊……他二话不说就带着更哥从五街来到了这里。更哥之一次吃彝族菜,看菜单就惊呆了,放眼看去全是各种肉。手撕牛肉很正宗,里面混合着杏鲍菇丝,嚼起来很香。石锅焖羊肉、邛海醉虾、干煸土猪肉、荞饼……口感可以打四星,木木说常客都知道这里的食材都是从凉山运过来的,所以口味地道,吃过一次就容易被征服(对,更哥就是)。
37、邓家菜,是广安的特色家宴,因成为 *** 家招待客人的菜谱而得名。主要菜品有八个,都是地道的川东风味。夹沙肉、扣肉等菜品,成都的家宴也曾流行过,但是现在成都市面上不太能找到如此传统的菜品了,寻觅很久在这里找到了。土碗菜在中和开了十多年,是口味很正宗的川菜,“邓家菜”里主要的菜品都能在这里找到。一块扣肉下肚,好似找回了小时候吃肉的满足感。
38、一提到巴中美食,大四川小伙伴都会想到川北凉粉。现在的成都,八成餐饮店里都有川北凉粉的身影,但问到正宗,还是要专门找川北凉粉的店。朋友说,成都很多店里都说是老字号川北凉粉,但其实吃两口就会发现味精比较重。只有华阳这家比较正宗,但份量少,一般专门为了吃川北凉粉去的食客,都会多点一份。
39、西华的小伙伴们,应该对这家店一点不陌生。川工之一漂开了20多年,漂汤就在西华火了20多年。来自眉山镇江的店,把漂汤带来了成都,成为西华人心中“打牙祭”的必点菜。更哥去吃的时候也发现,这家店价格很实惠;沾碟香,汤比较鲜,酥肉还瘦,怪不得是西华人的心头爱。“之一漂”的特色是漂汤,但眉山的地道美食几乎都有。灌汤乌鸡、东坡甜皮鸭、东坡肘子等眉山特色,都是这里的招牌菜。
40、更哥这次寻遍了成都,找到了这些正宗资格的美食,除了要为我们大四川疯狂打call,还想给自己鼓巴巴掌!其实我们大四川的美食特别多,除了这些被大家知晓的,还有很多味道都很巴适!等下回更哥找到了,再带你们吃!
41、我们知道,成都为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六大美食之都之一,也是世界旅游组织颁发的中国更佳旅游目的地,可想成都的实力和魅力所在,因为成都的城市标签就是美食,美景,美女。
42、成都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差不多五百万人之巨,加上成都户籍人口一千六百万,成都总人口已经超过两千万呢,如此众多的成都人口,为成都成为新一线龙头城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就是说成都的繁华程度仅次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43、如此众多的人口来到成都,或学习,或工作,或旅游,或生活,品美食,因为成都就是休闲,旅游,美食之都。
44、来到成都,品尝成都美食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成都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川菜的故乡,到了成都,怎么可能,不品尝地道的成都美食呢。
45、麻辣鲜香的成都的火锅,成都的串串香,成都的麻辣烫,更是让人唾诞欲滴,欲罢不能。
46、如果说,来四川不吃这些菜,那就是白白来了壹周君私藏名单中,回锅肉名列之一。非肥六瘦四的坐臀肉不可,配料是五花八门,更佳拍档青蒜苗,甜椒、酸菜、盐白菜皆可。炒制时,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必不可少,肉必须炒成“灯盏窝”才算合格。
47、鱼香肉丝里边并没有鱼,利用泡辣椒末、姜米、蒜米、葱花、盐、醋、酱油等调辅料做出咸、甜、酸、辣、香皆具的综合味道,这是一道化普通为神奇的菜肴,青笋丝,再配上简单的几样调辅料,做出了风味独特的滋味。
48、夫妻肺片里没得夫妻,更没得肺。起于成都皇城坝的市井小吃,把牛头皮、牛肚、牛肉等入锅白卤至熟,切成宽大的薄片,然后加盐、红油、芹菜节等拌成的。
49、宫保鸡丁是川菜里传播的菜肴之一。主要原料无非是鸡丁、青笋丁、酥花生米、花椒、姜片、蒜片、盐、酱油的配料和调料,烹出香辣甜酸的独特味道。非常考厨师的基本功,下料的先后顺序,盐、糖的调配比例,炒制火候速度,一个步骤有所闪失,菜就都会功败垂成。
50、“年年有余”,餐桌上总少不了鱼,豆瓣鱼绝对位列前三,算是汲取了川菜的“鲜、香、麻、辣”。郫县豆瓣烧豆瓣鱼的灵魂调料,大量的姜葱蒜等辅料。普通的草鱼或鲤鱼一样烹制出美味。
51、“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口水长流……”红油鸡块能诱人流口水的川菜。鸡块浸在红艳艳、那是多么活色生香呀。好的红油鸡块,鸡皮要保持嫩黄的色泽,吹弹欲破的质感。红油一定要香而不燥,辣而不烈,要咸中回甜。
52、自从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以来,普通豆腐,再加上牛肉臊子、郫县豆瓣、干辣椒面、干花椒面等简单配料,就能达到“麻、辣、烫、香、酥、鲜、活”之特色,全是厨师一手精湛技艺。
53、去了成都首选火锅、串串,如果去了成都没有吃火锅,等于白去了。吃火锅不要选择景区附近的火锅,这些火锅都是忽悠外地人的,味道不正宗,价格很贵。建议选择一些老居民小区附近的火锅店,装修虽然没那么豪华,但是味道很正宗,价格很亲民,一般人均消费50元左右,就可以吃到撑了。
54、成都饮食以麻辣为主,到成都来,必须去吃火锅。到了成都不吃火锅,就算是白来了。
55、火锅高中低档都有,它们价格虽然有高有低,但那口大锅里的特点都是一致的。
56、一口大锅面上漂满了红色的辣椒,一个挨着一个,缝隙中填满了花椒,就这样,这口油锅里冒着泡,冒着烟,摆在你眼前。
57、食材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蔬菜,红的白的绿的黑的各种颜色齐全。
58、软的、硬的、方的、圆的一样也不少。
59、有猪肉,羊肉,牛肉鱼海鲜有猪肉,羊肉,牛肉鱼,海鲜只要是能吃的都能拿来烫火锅。
60、再给你一个油碗儿,油碗里全是油,泡着大蒜、葱花、辣椒面,还有人往里放芝麻、花生面。
61、大家用筷子夹起食材,摁在辣椒锅里煮,感觉煮熟了,就捞起来放在油碗里粘上油和辣椒面,硬生生的往嘴里塞。
62、看着这些如此迷恋辣椒的人,我由衷的很难理解。
63、在我看来,一个人要犯多大的错误,才会被这样的折磨。
64、当然了,为了那些不吃辣椒的人,他们也准备了鸳鸯锅。
65、就是一口锅隔两半,一半有辣椒,一半没辣椒。
66、看到这种锅,我倍感亲切,因为我不吃辣椒,终于也可以跟大家一起吃火锅了。
67、火锅也发生了一些演变,有串串香、麻辣烫,实质都是一样。
68、吃完麻辣的火锅,最令人难忘的不是他的麻辣,是吃完以后的感受。
69、为什么说到成都来不吃火锅就是白来了?
70、一个很少吃麻辣火锅的人,如果大着胆子痛吃了一顿火锅,第二天肠胃不太好的,一定会拉稀。
71、肠胃非常坚强的,在便便的时候也会菊花痛。
二、鞋垫鱼另外还有什么名称
1、鞋垫鱼学名绿鳍马面鲀,还有多个别称。
2、一是马面鱼。因其鱼体呈长椭圆形,侧面稍扁,头部又长又尖,形似马面,所以得了这个形象的名字。
3、二是橡皮鱼。这主要是由于它的鱼皮坚韧,摸起来质感类似橡皮,故而被叫做橡皮鱼。
4、三是扒皮鱼。该鱼的外皮需要先扒掉才能进行烹饪,处理方式比较特别,由此就有了扒皮鱼的称呼。
5、四是耗儿鱼。在四川、重庆等地,人们习惯将其称为耗儿鱼,这一名称在当地十分流行。
三、平时所说的无头鱼是什么名字
学名叫做白氏文昌鱼。白氏文昌鱼隶属头索纲、文昌鱼目、文昌鱼科,俗称蛞蝓鱼、海虫、松担物、无头鱼、鳄鱼虫。
头索动物体呈鱼形,头部分化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无心脏,终生具有脊索。咽部的壁贯穿许多鳃裂,由围鳃腔孔与外界相通,种类少,代表动物是文昌鱼。
其得名于厦门同安县刘五店海屿上的文昌阁,这里是中国更先发现文昌鱼群的地方。相传古代文昌皇帝骑着鳄鱼过海时,在鳄鱼口里掉下许多小蛆,当这批小蛆落海之后,竞变成了许多象鱼样的动物,让后代渔民得以捕此鱼为生,所以为纪念文昌帝君,故取名文昌鱼。
由于文昌鱼遭到大量捕捞,中国曾盛产文昌鱼的厦门刘五店海域种群数量经处于濒危境地,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建立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
白氏文昌鱼生活在水深8~15米、水质澄清、潮流缓慢、底质为沙的海区,营潜居生活;潜沙时,倒卧潜入疏松的沙质滩里,然后再把前端露出滩面。
刘五店的该种密集区,其底质为:碎贝壳占3.0%~4.0%,直径1.0~1.5毫米的沙子占36.5%,直径0.5~1.0毫米的沙子占42.5%,直径0.5毫米以下的沙子占18.0%。游泳能力弱,钻沙本领强,移动范围不大。盐度低于15时不能正常生活,适宜生长的盐度为21.0~31.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氏文昌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头索动物
四、耗儿鱼的其他名字是什么***有什么营养价值吗
1、耗儿鱼的其他名字包括老鼠鱼和甲鲶,它们属于鲶目甲鲶亚科的甲鲶属。至今已发现大约120-150种耗儿鱼,但只有约80%被正式定名,许多耗儿鱼的分类和名称存在混淆。耗儿鱼的体表覆盖着骨板,胸鳍和背鳍的之一鳍条为硬棘,可以保护自己。它们的身体两侧的骨板由上下等大的硬鳞组成,排列紧密且有规则。耗儿鱼能够通过肠后端的丰富血管呼吸水面上的空气,以适应干旱或水中溶氧不足的环境,这也是它们经常浮到水面吞咽空气的原因。
2、耗儿鱼是典型的底栖性和群游性鱼类,它们的延长吻端和鲶科特有的三对吻须有助于在砂地上寻找食物。耗儿鱼的食性为杂食性,性格温驯,是水族箱中理想的混养鱼种。耗儿鱼属于海鲜类,含有丰富蛋白质,肉质肥厚且刺少。烹饪时,选择个头较小易于入味的耗儿鱼,用少许盐和料酒腌渍去腥,然后用温油将干辣椒、花椒和姜丝与耗儿鱼一起炒,慢慢浸入辣味和麻味。待鱼肉收紧并呈现金黄色时,转中火翻炒,加入少许味精即可。
五、扒皮鱼又叫什么名字 扒皮鱼为啥还有皮
1扒皮鱼又叫什么名字
扒皮鱼有数十种别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叫法。
扒皮鱼有数十种别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叫法。
在江浙一带叫它橡皮鱼、扒皮鱼;北方叫它面包鱼、皮匠鱼;北京市场上叫它孜孜鱼等。
扒皮鱼是外海温水杂食性的深海鱼类。扒皮鱼的体形侧扁,蓝灰色,鳍绿色,由于鱼体头部象马面,所以还有叫它马面鱼的。
扒皮鱼有皮,因为在食用前需要将其外皮彻底扒掉,因此得名为扒皮鱼。
扒皮鱼的外形奇特,皮厚无鳞,以往市场又很少供应,所以消费者甚少食用,其营养价值还是比较高的,主要营养成分:每百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8.10克、脂肪0.60克、钙元素54.00毫克、磷元素185.00毫克、钾元素291.00毫克。
耗儿鱼是扒皮鱼的一个别称,同时又称剥皮鱼。
这种鱼的体形侧扁,表皮呈蓝灰色,鳍绿色,因体形似马面,因此它的正式名称叫做绿鳍马面鲀,扒皮鱼含蛋白质161%,含脂肪27%,并含有较丰富的磷、钙等无机盐,营养丰富,食用后对身体有诸多补益作用。
扒皮鱼是一种外海温水杂食性近底层鱼类,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渤海、南海及朝鲜、日本沿海远离海岸较深的水域中,特别是我国东海的外海,鱼类的资源十分丰富。
一九七四年,我国水产科学工作者和广大渔业工人调查开发了东海外海扒皮鱼资源,此后,产量大幅度增长,成为我国重要海产经济鱼类。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